2023年3月3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向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LAMOST DR10(v1.0版)数据集。 该数据集包含超过2229万条光谱,是世界上其他巡天望远镜发布的光谱总和的2.9倍。 LAMOST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布超过 2000 万张光谱的天空调查项目。
千万光谱十年再次翻倍位列全球第一
此次发布的DR10数据集是2011年10月至2022年6月LAMOST观测获得的光谱数据,包括5923个低分辨率观测天空区域和1951个中分辨率观测天空区域。 已发布的2229万条光谱数据中,低分辨率光谱1181万条,中分辨率光谱1048万条,中低分辨率光谱均超过1000万条。 此外,DR10发布的数据还包括约961万组恒星光谱参数的星表。 LAMOST发布的光谱和恒星参数目录数量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
具体数据信息如下: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搭建了LAMOST DR10数据发布平台,科学用户可以登录网站()进行数据查询和下载。
2009年,验收专家指出LAMOST是我国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的典范。 它将使人类观测到的天体光谱数量增加一个数量级,达到数千万个数量级,使中国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019年,LAMOST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布超过1000万张光谱的巡天项目。 四年内,LAMOST 获取的光谱数量再次翻倍。 如今,LAMOST 已获取 2000 万条光谱数据。 近十年来,LAMOST开辟并引领了国际大型光谱巡天之路,成为世界大型光学望远镜的经典之作。
左图为LAMOST DR10低分辨率天空区域覆盖图,右图为DR10中分辨率天空区域覆盖图(袁海龙绘制) 解读宇宙,升级抢占科学制高点
LAMOST帮助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在银河系结构与演化、恒星物理探索、特殊致密天体搜寻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创造了新的记录并提升了数量级。
截至目前,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比利时、丹麦等国家和地区的194家科研机构和大学的1,385名用户正在使用LAMOST数据开展研究工作,已发表高质量论文1,200余篇被引用次数超过 13,000 次。 近两年,科研成果呈现井喷增长趋势。 LAMOST每年平均发表论文数量超过200篇,其中国外天文学家发表的科学论文占40%以上,彰显了LAMOST数据的国际影响力。 LAMOST的科学产出已进入国际大型(6-10米)天文望远镜先进行列。
(一)绘制银河系时空“肖像”
LAMOST的2000万级光谱数据构建了“数字星系”的基础,对于绘制银河系时空“肖像”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学意义。 从“身高体重”到“外貌身材”再到“成长史”,LAMOST帮助天文学家多维度描绘银河系全貌。 (1)天文学家利用LAMOST和欧洲航天局盖亚卫星(Gaia)的巡天观测数据,获得了银河系25万颗恒星最准确的年龄信息,清晰地还原了银河系在婴儿期和从时间轴上看青春期的历史,刷新了人们对银河系早期形成历史的认识。 (2)天文学家精确测量银河系的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5500亿倍,比其他国际团队测量的平均值(约太阳质量的1万亿倍)小近一半,准确率几乎提高了一倍。 (3)天文学家揭示了反银心方向的子结构起源于银河系外盘,结束了天文学界长期以来关于反银心子结构起源的争论。 研究还发现,银河系的子结构可以延伸至距银心97800光年,支持了LAMOST关于银河系尺寸已从“第二环”扩大到“第五环”的结论。
(二)破解恒星世界之谜
恒星是研究天体物理学最重要的探测器。 近年来,LAMOST在恒星物理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1)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天体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恒星初始质量函数”随着银河系的演化历史和环境发生了显着变化。 这一发现挑战了经典理论,即恒星初始质量的分布在宇宙中各处都是恒定的。 (2)国际团队在银河系发现了目前宇宙金属元素含量最低的球状星团遗迹。 在获得光谱的七颗成员星中,LAMOST观测到一颗恒星,其金属元素含量约为太阳的1/2500,挑战了传统对球状星团金属含量下限的认识。
(三)推动“黑洞猎手计划”新发现
2019年,天文学家利用LAMOST巡天发现了一个恒星黑洞。 近年来,LAMOST黑洞猎手计划取得了多项新进展:(1)天文学家在距地球约1037光年处发现了一颗安静的中子星。 (2)以色列天文学家也用同样的方法发现了一个含有静止中子星的双星系统。 (3) 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包含极低质量白矮星和致密天体的双星系统。 迄今为止,LAMOST黑洞猎手项目已陆续发现了10多个含有致密天体候选的双星系统。 这一系列工作为寻找静止中子星、黑洞等难以探测的致密天体发挥了实质性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致密天体的性质和形成理论奠定了基础。
(四)在星辰大海中寻找稀有“星星”
宇宙中的各种稀有天体就像星海中奇异而罕见的“星星”。 寻找宇宙中的稀有天体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 近年来,LAMOST发现的一批批罕见天体不断出现。 (1)天文学家一次性发现了9颗罕见的超富锂矮星,其中一颗的锂含量是太阳的31倍,创下了此类恒星的新纪录。 (2)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人类已知锂含量最高的富锂巨星。 (3)天文学家揭示富锂巨星的真实身份是红色星团星。 (4)天文学家揭示,类太阳恒星中氦闪后一般可产生锂元素。 (5)天文学家已发现734颗极冷矮星,是目前最大的极冷矮星样本。 这一发现展示了LAMOST在暗端的观测能力,并证实了利用大口径光谱巡天望远镜研究极冷矮星的可能性。 (6)天文学家构建了目前最大、高度一致、高分辨率的极度贫金属恒星样本,对于研究银河系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7)天文学家一次性发现了591颗高速恒星,其中43颗是超高速恒星。 这是历史上一次性捕捉到最多高速恒星的研究工作,使人类在15年内使用多台望远镜发现的高速恒星总数增加了一倍。
(5) 捕捉遥远宇宙的信息
天文学家在利用LAMOST捕捉遥远宇宙信息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1)类星体是宇宙中最亮的连续发光天体,是研究遥远宇宙的重要探测器。 LAMOST认证的类星体总数达到56,176个,其中24,127个是LAMOST首次发现的。 这使得LAMOST成为世界上发现类星体数量第二多的巡天项目。 (2)天文学家已发现致密星系1547个,其中新发现1417个,包括大量的绿豌豆星系、蓝莓星系和紫葡萄星系。 这些星系中最远的距离地球约90亿光年。 这是迄今为止一次性发现致密星系数量最多的研究工作,为理解早期宇宙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外表
2023年初,LAMOSTDR8光谱数据库已与美国斯隆数字巡天(SDSS)的CasJobs数据系统集成。 这是继法国斯特拉斯堡天文数据中心(CDS)的VizieR系统、欧洲航天局的ESASky平台、德国虚拟天文台(GAVO)之后,LAMOST光谱数据库再次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天文数据中心(CDS)合作。国际顶尖科学数据平台。 此举将显着拓宽LAMOST数据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LAMOST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日出月长,昭昭宇宙。 LAMOST第二阶段光谱巡天任务将于2023年6月结束,第三阶段光谱巡天计划于2023年9月启动。新征程,新目标,再出发。 LAMOST将持续守望星空,记录并见证我国首个重大天文科技基础设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