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工作总结 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学校的坚强领导下,学院不断加强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坚持以引进高端学术为目标,通过引进、引进的方式进行了深入交流。 全年举办XX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分享和交流最前沿的科技知识。 参加人数达到XX人,促进了国内外交流。 大力建设国际学术交流基地,有效提升了学院的学术水平和师生的能力素质。 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做好与国内学术机构的沟通,坚持积极举办相关学术讨论和交流,聚焦国内热点、核心问题,吸引相关学者来我所传播知识、更新观念,开创学术研究空间提高认识,带动和影响广大群众。 师生理论素养不断提高。 1.承办2019年江西省产学研合作对接会,以“开放合作、共享共赢”为主题,聚焦材料科学、通信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深度推动前沿科技发展我校九江研究院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前沿技术。 多领域合作,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引导、企业主体、学校为本”互动合作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合作交流新格局研究”,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转变并有利于提高办学水平。 2、承办第五届全国移动互联网创新大赛福建赛区决赛。
我们更加关注TMT领域,致力于打造从大学创新、社会创业到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系统。 我院“智和紫光-物联网智能消毒卫士”项目荣获福建赛区一等奖,最终入围决赛,取得XX成绩。 3.承办2019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华东赛区。 来自华东地区29所参赛高校和7所观摩大学的40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比赛。 最终,共评选出特等奖4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2名,并揭晓最佳肯定奖、最佳反面奖、最佳评论奖、最佳选手奖。 、最佳女生奖等5个单项奖,提高了参赛选手的物理知识和水平。 3.承办“新型光场控制物理与利用”2018年年度交流会。 本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厦门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 来自全国知名高校的指导专家组成员及各项目负责人和骨干成员共80人齐聚“新光电子”“场控物理与利用”前沿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深入的学术讨论、交流与合作,发挥大家的智慧,进一步把光学学科这一重大研究计划做大做强。 4、诚挚邀请欧阳新院士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 全校共有XX师生聆听了《物理研究思想在系统生物学中的作用》学术讲座。 他生动地论述了物理学研究思想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关键作用,阐述了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研究的关系,可以产生创新的科学思想,进一步巩固合作成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强与国际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继续加强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脑研究中心、澳大利亚国家功能纳米材料中心、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德累斯顿高分子研究所的合作德国、挪威国家微技术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系、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大学工程学院等单位开展了大量合作研究,与瓦赫宁根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合作开展了荷兰、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美国西太平洋国家实验室初步达成联合培养硕士学位的意向。 其中,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土耳其中东科技大学签署了谅解备忘录(MOU)。 物理学院相关人员进行了会面交流,就今后的合作进行了沟通,为下一步的大力合作提供了条件。 全年接待海外专家学者X余人次,邀请44位专家学者来我所做专题报告,成效显着。 1.组织召开第九届国际量子能源研讨会。 来自世界各地的100余人围绕“量子能源”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讨论,结合了最前沿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 来自加拿大、德国、意大利、瑞士、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85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二是举办2019年310米望远镜科学论坛。
共有259人就310米望远镜仪器的设计与建造、太阳系与行星科学、恒星科学、星系宇宙学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探讨,重点向国际天文学界展示我国丰富的科研成果,了解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结构。 、经营管理经验。 来自加拿大、印度、日本、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09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3.加强与EHT的合作。 积极推动EHT国际合作,申请EHT望远镜观测时间,观测夏威夷JCMT望远镜,后期数据处理和结果理论分析,为世界天文学贡献公国的智慧。 袁峰研究员作为厦门大学天文系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EHT论文发表工作组五名成员之一,主要参与理论组工作,获得同行一致认可。 4、举办并启动第六届厦门软材料国际论坛。 本届大会以“仿生与混合材料的基础研究及其在柔性电子中的应用”为主题,吸引了包括美国华盛顿大学在内的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和材料科学家的积极参与。美国。 弗朗索瓦·巴内克斯院士、陆毅院士、蒋绍一院士、伊利诺伊大学黄宇教授等55位专家、100余人参会。 论坛重点报道仿生软材料和复合材料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其在柔性电子领域的应用,有效促进国内外多学科交叉融合。
3.开展自主平台建设和学术交流,坚持发挥自己的力量,围绕硬件设施、软件平台和自身资源,积极开展相关学术研究和研究,积极推进交换生培养和培养,并提供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多创意资源。 科技后备人才。 一是充分发挥厦门大学科技创新空间“学物发理”的作用。 集中展示丰富有趣的物理实验设备和科技产品,让参观者亲身体验物理的无限魅力。 还展示了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互联网+、挑战杯、青春创造等)和大学生物理竞赛(中国邮电大学)的优秀成绩,让创新与年轻思维交织碰撞,擦出更多美丽火花“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试运行后,对X名师生和游客进行了体检和参观。二是加强学生培训和交流,我们坚持与世界知名大学在与美国密歇根大学、爱丁堡大学、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院校合作,注重学生交流与培养,2019年,我们积极拓展学生国际国内交流渠道,已培养超过10名学生。全年交换生X名,接待密歇根大学学生12名,组织我校X名学生与来访学生交流,为他们开设X等X个课程,有效加强了交流与合作。 有国际学习交流生3人,其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交流1人,英国剑桥大学交流2人。 两名学生将赴港澳台学校交流,其中台湾学生1名,澳门学生1名。 同时,我们还支持和鼓励中青年教师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
学院教师赴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合作研究、访问考察、交流讲学共计XX人,与香港交流X人,澳门、台湾。 XX等6位教师已获得“柔性材料研究与利用国际研究带头人培养计划”资格,正在攻读CSC博士学位。 和联合训练。 三是加强青少年培养。 举办2019年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中学生物理冬令营。 来自北京、上海、安徽、福建、陕西、甘肃等21个省市的108名新入选人才计划学员、21名团队带头人和21名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参加,并组织多场专家讲座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组织全国中学生英才计划物理学科晋级面试。 来自福建省不同高中的18名优秀高中生参加了本次采访,充分展示了广大青少年扎实的物理基础、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远大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