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记忆相伴璀璨星空立志天文事业记诞生于.

本文原标题:《【科协记忆】与璀璨星空相伴,立志天文事业——缅怀1930年诞生的江苏省天文学会》

天文学术报告_学术天文报告范文_天文研究报告

江苏省天文学会的前身是南京天文学会,成立于1930年4月4日,同时在南京特别市教育局注册。 1953年5月,中国天文学会南京分会重新成立。 1956年,江苏省天文学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张宇哲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 1961年3月,在江苏省科协领导下,南京天文学会正式更名为江苏省天文学会。

学会立足江苏,主要开展天文学及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为天文学及相关专业科技发展战略和经济建设重大决策提供科技咨询,开展天文学及相关专业发展规划的调研和研究。江苏省在该学科领域的研究。 建议; 提供天文学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传播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和组织天文学及相关专业的科普活动; 组织学术研讨和研讨会,举办各类培训班,不断提高会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天文学繁荣与创新

学术天文报告范文_天文研究报告_天文学术报告

江苏天文学会成立后,虽然学会资金较少、人力有限,但会员之间的学术交流、讨论和报告态度积极。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江苏省天文学会经常与中国天文学会各专业团体开展联合活动。 例如,每年举办一次天体测量研讨会,共同讨论相关基础理论问题。 此外,江苏天文学会高能天体物理、射电方法、太阳物理、等离子体天体物理、黑洞物理、天文史、天体力学等专业组多次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

1961年7月,江苏省天文学会和中国天文学会联合召开了恒星起源与演化学术会议; 11月,以江苏省天文学会名义召开全国天体力学学术研讨会; 12月,受中国天文学会委托,召开天体力学工作研讨会。

1965年底,江苏省天文学会派人协助筹建陕西授时站,同时参与了“2.16米天文望远镜、宁昆光谱仪、色球天文望远镜”。

1982年9月,江苏省天文学会召开了脉冲星与活动天体学术研讨会。 1984年,脉冲星与活动天体研讨会在南京再次召开。 这次会议也为1986年在我国召开的中子星起源与演化国际研讨会做了初步准备。

1985年11月在印度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十九届大会是我国恢复在该组织合法地位后的一次重要会议。 我国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员中,江苏省天文学会会员有99人,部分同志曾参与领导该组织多个专业组。 在他们的努力下,我省的一些天文学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论坛上崭露头角,扩大了江苏天文学界的影响力。 同时,通过中国科协国际部,我省与密歇根大学在2.4米天文望远镜制造、天文观测图像数据处理等方面开展技术合作。

1990年10月11日至15日,由中国天文学会天文教育工作委员会、江苏省天文学会和南京大学天文学系联合主办的“首届计算天文学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 会议讨论了计算天文学的三个主要方面:天文数据与信号处理、计算方法以及计算机的非数值应用,为进一步推动计算机和新数学方法在天文学各个领域的应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理论研究和实验工作奠定了基础。

1990年11月,由江苏省天文学会和中国天文学会恒星星表与天文常数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参考系连接与照相天体测量方法研讨会”在湖北宜昌召开。 会上,就“光学、射电、依巴谷参考系统的连接”、“天体参考系统与地球参考系统的连接”等学术成果进行了交流和讨论,确定了高精度天体参考系统研究的课堂方向。也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 上述活动为21世纪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空间科学和其他天文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天文研究报告_天文学术报告_学术天文报告范文

第一届计算天文学研讨会

天文研究报告_天文学术报告_学术天文报告范文

南京大学天文系(鼓楼校区)

天文学术报告_天文研究报告_学术天文报告范文

张宇哲在60厘米反射望远镜旁工作

服务大众,天文科普蓬勃发展

天文学术报告_学术天文报告范文_天文研究报告

学会从成立之初,就把科普教育作为重要职责之一。 1978年至1997年,在中国科协、省科协、中国天文学会的指导和支持下,江苏省天文学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天文科普义务咨询工作,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来信和来访,每年召开多次会议。 科普讲座。 学会还安排会员利用外出机会,前往蚌埠、苏州、无锡、镇江等地,进行多项科普报告、认星指导、天文台场馆建设指导活动。 一些会员利用业余时间为科普杂志和广播电台撰写文章。 这些努力对全国和江苏省天文知识的普及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978年以后,随着我国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中学课本中出现了更多的天文内容。 但由于历史原因,具有天文知识的教师相对较少。 为此,江苏省天文学会在江苏省和南京市科协指导下,举办了天文地质短期培训班、天文教师培训班、首届江苏省科学周天文知识教师培训班1982年至1999年,对江苏、安徽一批教师和科技辅导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1983年8月,江苏省天文学会在无锡举办了全国哈雷彗星观测指导员培训班。 为了办好本次培训班,江苏省天文学会除了准备教材和仪器外,还邀请了北京天文台等单位的专业人士参加。 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30余名辅导员参加了培训班。 接受过专业指导和培训。 在此期间,江苏天文学会还组织编写了《哈雷彗星观测手册》《哈雷彗星的来龙去脉》《彗星知识十问》等科普读物。 其中《哈雷彗星的来龙去脉》获1987年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三等奖。

1985年至1986年哈雷彗星返回和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观测期间,江苏省天文学会利用自身条件,开展科普天文知识活动,接待参观者近3万人次。 本次哈雷彗星回归观测活动期间,江苏天文学会受中国科协青年部和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委员会委托,完成了全国青少年哈雷彗星观测引导任务小组及时为全国业余天文观测提供指导。 ,同时发表《全国青年哈雷彗星观测信》。 江苏省天文学会正在筹建国家业余流星观测网络,受中国天文学会委托,负责该网络的日常工作。 观测期间,100余名网络成员分布在全国各地,不断向江苏省天文学会及各网点收集各种观测数据,为业余天文观测做出了新的尝试。

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发生前,江苏天文学会应全国青年天文爱好者和辅导员的要求,出版了《日食观测指导材料》,对这次日环食进行观测。 指导性宣传。 江苏天文学会多名会员还远赴湖北省、山西省以及我省苏州、南通、镇江、扬州、徐州等地进行具体指导,从而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观测数据。

1984年7月,江苏省天文学会在苏州举办了全国首届青少年天文学夏令营。 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110名营员齐聚江苏省吴江县震泽中学,系统学习基础天文知识和观测方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均对此次营会进行了报道。 8月,江苏省天文学会在南京举办哈雷彗星青年科技辅导员培训班。 除了本省的学生外,还有广东、青海、陕西、山东等地的学生。 通过举办天文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广大青少年的天文课外活动,提高了青少年的科技素养,为“科技兴省”的战略决策发挥了推动作用。

天文研究报告_学术天文报告范文_天文学术报告

上一篇:敦煌文保团队用科技同文物对话
下一篇:5人第十三届湖南光召科技奖拟授奖人选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