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京开幕

2020年10月12日,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天文学会承办的中国天文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开幕。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搭建深入交流平台,促进校站广泛合作;弘扬北京‘观天研究宇宙’精神,推动天文学快速发展”。 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景一鹏院士、北京科协副主席孟凡兴、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屠青云分别致辞。 开幕式由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吴学兵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体北、周友源、王景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董国轩,北京市新闻办主任唐超科委委员、北京天文学会主任委员邓元勇以及北京天文机构领导出席会议。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孟凡兴致辞_副本.jpg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孟繁星致辞)

孟繁星在致辞中指出,北京正在大力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北京市科协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搭建了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致力于与全国60多个学会开展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开展培训、科技、经济融合等方面友好合作。 本次年度学术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 对于首都天文科技工作者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 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探讨,积极分享成果,利用好自身优势,为国家天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贡献更多。

景一鹏院士表示,中国天文学会学术年会是团结天文科技同仁讨论和交流最新天文科学研究成果、激发和推动科技创新、普及科学知识、启发天文学家和科学家的重要平台。天文爱好者。 本次年会是天文学界的一次盛会。 希望大家更加积极地交流讨论,发挥优良传统,顽强创新,充满信心,聚焦关键技术,勇攀科技高峰,为建设新的更大的贡献。世界科技强国。

获奖者与颁奖嘉宾合影_副本.jpg

(获奖者与颁奖嘉宾合影)

开幕式上颁发了中国天文学会“第十五届张宇哲奖”和“第四届黄润谦天体物理学基础研究奖”。 北京大学教授吴跃芳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分别获得这些荣誉。

本次学术年会恰逢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成立60周年,开幕式上举行了纪念活动。 开幕式后,吴跃芳、王建民、刘继峰、邓元勇等分别作了题为“首次观测到的高速分子外向流”、“宇宙距离的几何测量”、“寻找黑洞”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项目”。 (部委推荐)项目——AIMS发展进展”特邀报告。北京天文学会理事长邓元勇指出,多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和北京天文学会坚持长期稳定、面向未来、友好合作的初衷,不断助力天文行业前进,希望未来继续携手共进。

IMG_20201013_154323.jpg

(北京天文学会理事长邓元勇作报告)

年会共设射电天文学、太阳、行星、恒星与星系、仪器、时间与频率、天文威力、天文测量、高能、星系、宇宙、天文历史、教育科普等八个分会场。 会议内容将涉及天文学各分支及相关交叉前沿学科,以会议报告、专题分组报告、高级科普报告等形式进行。 年会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主会场和网络视频有来自全国各天文单位的10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参会嘉宾合影_副本.jpg

(出席会议嘉宾合影)

此次年会是学会加强枢纽功能、打通联系、搭建平台的重要体现。 北京天文学会与各天文学单位一道,积极团结广大天文科技工作者,施展所长,进一步凸显了开放性、枢纽型、平台型组织的特点和优势,以科研创新为引领,以学术探讨为导向,积极开拓进取,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广大天文科技工作者,为天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上一篇:湖南省两所学院将转设
下一篇:中国天文学史研究的又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