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天关”卫星)在轨交付,揭示新天文现象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天关”卫星)在轨交付仪式暨成果发布会10月31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举行。这颗特殊的“天关”卫星与我们熟悉的“悟空”号、“墨子”号等空间科学卫星相比,其科学目标是什么?自2024年1月9日成功发射以来,它又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科学成果?为什么这颗卫星被命名为“天关”,其背后的故事又是怎样的?
首先,“天关”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立项并实施的空间科学衛 星系列任务之一,是面向时域天文学的发现型X射线天文探测衛 星。它利用软X射线这一新的监测窗口,开展高灵敏度实时动态时域巡 天监测,旨在发现和探索宇宙中的X射线暂现源和爆发体,并发布预警以引导其他天文设备进行后随跟踪观测。
经过半年的在轨测试,“天关”卫星表现出色,性能超出设计预期,与国际上现有的同领域设备相比,其探测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
那么,“天关”究竟有何样的成就呢?截至目前,该衛 星已经探测到60例确定的暂现体、上千例暂现体候选体,以及480多例恒 star耀发。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成功获取了由中国自主研制设备观测到的首张全 天X射线地图,这标志着X射线时域 天文学领域进入了新的时代。
通过对银河系内新发现的暂现源进行研究,我们可能会揭开一些未知之谜。“天 关”的视野不仅限于银河系。在小麦哲伦云中,它探测到一个新的爆发源;而更远处,在宇宙深处,它甚至捕捉到了约40例来自遥远区域快速暂现体,其中包括可能属于前所未知类型的一类光变事件。
这些惊人的发现不仅拓宽了我们的知识边界,也为理解极端物理过程提供了宝贵见解。此外,由于其卓越性能,“天 关”的数据也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中黑洞、中子 star、白矮 star以及伽马暴等复杂自然过程。
最后,在10月31日举行的仪式上,相关单位签署了使用证书和委托书,将该衛 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太空局等用户使用,以便他们能够继续推动这个革命性的项目,为人类对宇宙奥秘的大门敞开更大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