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科研进展揭秘银河消光之谜LAMOST与Gaia携手解密宇宙奥秘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与前沿科学研究所的博士生张若羿和苑海波教授等人,在利用LAMOST光谱参数和Gaia XP无缝光谱后,成功计算了银河系的平均消光曲线。这项研究不仅基于最大样本量提供了新的平均消光曲线,而且新发现了一种中等尺度结构(ISS),并证实了多个ISS的存在。这些成果对于实现更精确的消光校正和尘埃性质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此外,该研究已被国际知名期刊《天体物理学报》(ApJ)发表。

宇宙中的尘埃对星光产生深远影响,它们会吸收紫外、红外、X射线等电磁辐射,并以红外和微波辐射形式再次释放能量,这些过程可能重新分配超过30%的宇宙能源。尘埃粒子还会在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及近红外波段散射光子,对星光进行遮蔽,这一综合效应称为尘埃消光,而随着波长变化而改变的消 光曲线则反映出尘埃粒子大小分布及化学成分信息。

为了理解恒星和星系本征特性,科学家们通常选择O-B型高亮度恒星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它们可以穿过大量尘埃云并在远距离被观测到。然而,由于观测视野有限,我们仍然面临挑战来全面分析不同环境中尘埃性质及其与其他介质关系。

通过Gaia DR3与LAMOST DR7共同数据集中的约五百万个源,他们直接测量了银河系的消 光曲线,并使用大约37,000个高质量spectra计算出该系统之平均值。在336nm至1020nm范围内确认多个中等尺度结构,并在540nm处发现新特征。此外,该团队还提供了一系列图表,如Rv依赖模型(Fitzpatrick, 1999)、中值消耗比照文献以及未来的拟合结果,以展示其所获得数据的一致性。

此项工作基于迄今最大数据集,对我们了解宇宙背景如何影响我们看到恒星颜色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为未来的空间望远镜项目奠定基础。

标签: 天文图吧

上一篇:科研动态人物碰撞一流学问的开放交流场景
下一篇:天文学综合新闻古人类像回旋镖一般投掷棍子仿佛在狩猎时与星辰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