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文台参与红超巨星爆发激波渐变观测研究

在恒星演化的末期,大质量恒星因核聚变停止而通常会产生核心坍缩型超新星。引力坍缩所引起的激波能够在极短时间内穿透恒星外围大气,导致瞬间辐射释放。这类极早期辐射信号对于揭示激波传播过程、超新星爆炸不对称性以及周边环境至关重要。但是,国际上对这些超新星激波辐射的观测非常稀少,尤其缺乏多种频段的信息,这使得我们对这些过程理解仍然很有限。

最近,一项由清华大学王晓锋教授领导的跨国研究团队与天文爱好者合作,对M101星系中发生的超新星SN2023ixf进行了首次极早期激波辐射信号捕捉和研究。通过分析约1小时后爆炸后的多色光谱数据,他们发现了一个独特现象,即红色转变为蓝色的初级激波辐射。在结合考虑初始爆发、周围尘埃消散以及物质相互作用等物理过程后,该团队成功解释了SN2023ixf上升阶段的大量光谱变化曲线。此项研究已于2023年12月14日以“A shock flash breaking out of a dusty red supergiant”为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研究中,参与数据收集并做出贡献的是位于中国西北部、新疆自治区共建南山36厘米望远镜(SNOVA)以及南山宁波市教育局-新疆天文台望远镜(NEXT)。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843-6 图1展示了红圈标识出的SN 2023ixf位置,以及白框指示的小图在M101中的位置。图中明显显示出随着时间推移,超新星早期激波辐射从红色向蓝色转变,并增亮。(图来自北京天文馆喻京川绘制,上方小图来自Hubble Space Telescope网站)

作者:阿不都赛麦提江·伊斯坎德尔

标签: 天文图吧

上一篇:新冠特效药从咳嗽到笑声的奇迹
下一篇:无刷电机与电气自动化社会中的就业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