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2.2亿年三叠纪鲨鱼化石长啥样?科考队员揭秘青藏高原古海洋生态系统
在2023年的卓奥友峰科考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组成的古生物分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现。他们在距今2.2亿年的三叠纪晚期地层中发现了鲨鱼化石,这为当时的6级海洋生态链补上了第二级缺环。
此外,在距今70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地层中,科考队员还发现了异形菊石。这表明在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前一些生物类群已经发生了遗传紊乱。菊石是最具代表性的头足类动物,从四亿年前的泥盆纪进化而来,有600多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三叠纪海洋中,白垩紀末全部灭绝。菊石被地质学家当作测定岩石年代的“标准”化石,比如珠穆朗玛峰地区常见的侏罗紀菊石化石。
青藏高原是生物多样性演化的重要枢纽,古生物化石不仅是生物演化的重要证据,也是认识地质时期环境与气候变化的重要研究材料。在卓奥友峰4800多米处,科考队员们还发现了上新世的小檗、栒子、云杉等植物和木本花卉树木等有机物残留,这些都是针叶林植被类型,与今天我们看到的大型森林相似,是我们探索地球历史的一个窗口。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主任杨永平认为,这是一片相对较晚的地理环境,它可能是在喜马拉雅山脉隆升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形成,当时该区域高度已超过3000米以上。这也意味着这片森林曾经覆盖着一个更为广阔的地理范围,而现在则只剩下几块孤立的小岛屿。
喜马拉雅山脉包括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卓奥友峰等著名山峰,其中卓奥友峰位于世界海拔第六位,其高度达到了8201米。而这些高大的山峦正是在地球上重大的地质事件——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的产物。大约在距今2500万到2000万年前才开始快速隆起,而1500万年前就形成了今天这样的青藏高原景观。
作为“巅峰使命”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活动延续的一部分,此次卓奥友锋科学考察对于解开远古生命之谜具有重大意义。参与此次科学考察的是来自中国科技部以及其他国家机构的一批专家,他们共同致力于探索地球上的生命史,并揭示出那些隐藏在地球深处巨大压力的秘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收集到了大量宝贵数据,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此次科学探险不仅加深了解过去,也为未来的研究奠定基础,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这段悠久而神秘的地球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