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的研究生闫业鹏和他的导师杜翠花副教授,以及他们的合作者利用了LAMOST和APOGEE数据,并结合了Gaia空间天体测量数据。他们提供了证据,表明银河系中存在着富金属晕和高速厚盘。在这项研究中,他们还揭示了这些结构的化学性质、运动学性质以及它们可能的形成机制。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知名的《天体物理学报》上。
论文中的一个关键发现是,虽然富金属晕星和高速厚盘星有相似的金属丰度,但它们在运动学特征方面有所不同。高速厚盘星拥有与经典厚盘相同的旋转速度和金属丰度分布,同时也具有基本相同的动力学特征。不过,它们在运动学分布上的位置与富金属晕星相同。
通过选择总速度大于220 km/s 的恒星作为样本,这些研究人员统计了这些恒星的旋转速度分布及其对应的地球光谱仪(ESI)测定的金属丰度。结果显示,富金属晕星在地理位置、轨道偏心率以及能量角动量图中的位置上,与经典晕星高度一致。但是,它们的地球光谱仪检测到的metallicity(一种衡量恒星含有的元素质量比例)的分布却更接近于厚板恒星。
绝大多数高速厚板恒星位于靠近太阳的地方,它们平均地包含比富金属晕更多的地球光谱仪检测到的metallicity。此外,由于其较高的地球光谱仪检测到的metallicity值,这些高速薄板恒星构成了银河系内最古老的一部分。而对于那些在地理位置更远处发现的是,那里的银河系结构组成分子要复杂得多。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这一项目提供了关键数据及技术支持。这项研究不仅更新了解银河系内部物质分配的情况,也揭示出我们目前对银河系形成历史的一个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