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一个奇迹诞生了。郝晓光的背后,挂着那幅大名鼎鼎的竖版世界地图。这张图为新的南半球版世界地图,已于今年9月由湖南地图出版社出版。它采用全数字化高程数据计算生成,不掺杂人为的描绘成分。
传统的地理观察习惯我们称之为横版世界地图,它将球形的地球变成平面,这就必然会带来变形。在这样的投影下,南极洲仿佛一只正在开屏的白色孔雀,而北冰洋则成了被各国环绕的“地中海”。
然而,有关部门曾组织了地图界权威人士写文章批判这种尝试,说这是“故弄玄虚,对地图科学的无知”。但郝晓光并未气馁,他用自己的韧性和坚持打动了许多对新视角感兴趣的人。
在单之蔷看来,他们的情谊是这样结下的:“多年来,我总在办公室附近碰到郝晓光,他提着一个黑色的旅行箱,连姿势都是一模一样。每次他见到我总说:‘怎么样?神了吧,不会扑空。’但办公室并不是我长待的地方。”
后来,这位著名的地理专栏作家,《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主编单之蔷评价极高:“其精良考究的程度,甚至超出了我国正式出版的地图。”而且,在数百次拜访之后,当年的批评者们几乎都倒戈成了新视角的大力支持者。
尽管如此,一些仍旧怀疑这张竖版世界地图是否能真正改变我们的认知。但对于那些愿意探索不同视角的人来说,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去理解这个星辰大海般复杂多样的地球,让人们得以完整、准确把握这个我们居住的小小蓝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