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南山26米射电望远镜数据,科研人员在脉冲星非稳定自转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天文学家们利用南山26米射电望远镜(NSRT)的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脉冲星的非稳定自转方面,他们应用了一种名为Cholesky变换减小耦合误差的分析方法。通过这项工作,他们得到了87颗脉冲星更准确的自转参数、制动和周期跃变。此外,他们还成功确定了其中48颗脉冲星的位置和自行运动。
该项目充分展示了NSRT在计时观测方面的优势。这些发现对我们理解中子星物理性质至关重要。相关成果已经发表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ApJ,2020,896,140)。
脉冲星是由高速旋转的大质量恒星演化而来的中子星,它们通过不断地将自己的能量以高能粒子和电磁辐射形式向外释放,从而导致自身逐渐减慢自转速度。长时间观测可以提供关于它们的自旋参数、位置以及运动轨迹信息。这一技术不仅有助于验证广义相对论理论,还能够探测引力波并用于导航等领域。
研究人员使用NSRT探测到三颗脉冲星PSRs J1722-3632、J1852-0635和J1957+2831中的周期跃变现象,其中前两者是首次被记录到的这种现象。此项工作揭示出对于年轻、中年老龄段间歇性X射线源(IXPE)信号强度与特征年龄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年轻IXPE信号则无明显特征年龄与信号强度之間相關。
未来,该团队计划继续监视这些对象,以更好地了解它们内部物理过程,并可能揭示有关超流活动机制的一些新的见解。此外,这些结果也为其他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人类样本,以便他们进一步研究中子的结构和行为。
最后,这项工作还展示了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如何支持中国天文学家的观察设备及其计划,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技术服务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