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先进光源工作组研讨会聚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探索科技创新之路 12月16日至17日,在广东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召开了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南方先进光源指导委员会新能源与器件工作组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汇集了来自国内外高校、院所和科技企业的60多位专家学者,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骆静利等,他们围绕同步辐射光源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前沿科学研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合作。通过这次研讨会,专家们共同探讨如何依托南方先进光源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与器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规划中的南方先进光源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大科学装置,它将是全球同步辐射设施的一员,与现有的中国散裂中子源相辅相成,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加全面的研究条件。这个世界级别的大科学中心,将为国家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带来巨大的科技经济效益,使得其成为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大型设备群。
在研讨会上,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路新慧以有机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为例,她提出了对未来南方先进光源建设掠入射广角与小角散射谱仪需求的紧迫性。她强调,这些技术对于提升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至关重要,并且能够促进我国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今年6月,由于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前沿科技和高端产业需求,而11个主要研究领域成立了工作组,其中包括新能源与器件工作组。在此背景下,本次研讨会不仅明确了这些领域对于南方先进光源需求,还进一步促成了跨界合作,为解决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主办单位表示,与会专家的建议对于相关线站规划设计具有重大影响力。未来,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优势为依托,不断完善相关实验线站,将极大地提升大科学装置对于原创性的推动作用,从而促使我国在新能源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此举不仅有助于推动区域内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也将是我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史上的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