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采矿监管缺失,科研人员警告:未知生物遭威胁
生活在可能面临深海采矿风险的区域,有一种名为海参的生物。图片来源:SMARTEX PROJECT 上周,由于国际海底管理局(ISA)未能达成协议,导致国际水域海底采矿环境法规(以下简称环境法规)最终未能制定。观察人士对此表示担忧:针对电动汽车行业所需金属的采矿作业,可能会在不受监管的情况下展开。研究人员也担心,这会对多样而神秘的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据《科学》报道,深海保护联盟的政策顾问Matthew Gianni表示,深海采矿可能会危及深海生态系统健康,因为那里有很多未知的生物。葡萰牙阿维罗大学的海洋生态学家Patricia Esquete Garrote说:“真正了解生物多样性需要很长时间。” 当前的焦点集中在东太平洋一个名为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CCZ)的 海域,该 海域从夏威夷南部一直延伸到墨西哥,其4公里深的 海底散布着数万亿个多金属结核。
据估计,这些结核所含的钴和镍比所有已知的地表矿床都多。矿业公司希望将结核吸入巴士大小的小型机器,并将其泵送至地表进行开采。但这些古老的大型结核是包括珊瑚、无脊椎动物和其他深水生物栖息地之一。
科学家表示,采矿作业可能会对栖息地造成不可逆转破坏,因为这些大型结核需要数百万年时间才能形成。大规模运营意味着任何居住其中的人类或动物都会被杀死,同时还会激起含有金属沉积物羽流,并产生噪音和光线甚至传播危害到距离远处的地方。
ISA负责监管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下的商业勘探活动,该机构花了数年时间制定商业勘探规则,并向31个国度颁发了许可证,其中包括瑙鲁岛上的奥凯诺斯公司,它计划2024年底开始在CCZ进行试验性开采。
今年3月谈判代表未能就60页详细草案上达成一致,上周他们已经达成了部分共识,比如设立区域环境管理计划、标准化噪音量等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观察人士认为ISA不会在本月发布环境法规。此外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即是否允许对自然物种或生态系统造成任何破坏,以及如果允许,可以减轻或抵消多少此类破坏的问题尚待解决。
对于这个难题,一位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位研究员Muriel Rabone指出:“我们检查了约10,000份标本记录后,只命名了436种新物种,还有5,500余种待命描述。” “每个样本中,我们都发现新的物种。”
最近另一项研究则专注于持续影响,即通过测量留下的设备与操作人员离开后的期间效果。这项工作由日本地质调查局以及其他组织完成,在东京以南1900公里处的一个山脉测试了一台小型机器发现一年后,在开採區内魚類與其他流動生物数量减少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