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值
水质分析仪中的pH测试是对水体酸碱度的一种测量,它通过电极对样本进行电化学反应,来确定其pH值。pH范围通常在0到14之间,低于7为酸性,高于7为碱性,而7为中性。在自然环境中,如河流、湖泊等水体,其pH值可能受到周围地貌、土壤类型和生物活动等因素影响。例如,在富含石灰岩的地带,由于石灰岩溶蚀产生大量Ca2+和Mg2+离子,从而使得这些地区的水体往往呈现出较高的pH水平。
浮动固体
浮动固体(TSS)是指悬浮在水中的物质,这些物质包括但不限于泥沙、细菌、植物碎片以及其他各种颗粒状污染物。它们可以来自工业排放、农业废弃物以及城市生活垃圾等多个来源。当TSS浓度过高时,将会导致光合作用受阻,加剧生态系统恶化,同时也影响饮用水质量。因此,对浮动固体的监测对于维护良好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氨氮
氨氮是一类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它们可以由尿素肥料分解或者动物粪便中的蛋白质降解而形成。在自然界中,氨氮可被微生物转化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但过量存在则可能引发“死区”现象,即由于缺氧条件下微生物无法作用,使得底层区域成为有害气體如亚硝酸盐积累的地方,对人畜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溶解氧
溶解氧(DO)是指溶解在液态或半液态状态下的二氧化碳分子的数量,这一指标直接关系到一个生态系统是否具备足够供养鱼类及其他需氧生物所必需的一部分空气。这一参数对于评估淡水环境质量尤为关键,因为它能够反映出一个生态系统能否支持生命繁衍,以及哪些微观组成部分处于活跃状态。此外,与地球上大约70%都是海洋相比,不同类型的小型淡水域面临着独特挑战,比如缓慢混合率意味着营养丰富却难以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限制了新陈代谢过程。
重金属
重金属是一类具有高度毒性和持久性的元素,如铅(Pb)、汞(Hg)、镉(Cd)及其合金,以及锡、高锰酸钾等。此外,还包括铬、三价铁及六价铁,它们都属于有毒且难以自然降解的大宗污染源。在现代社会与工业活动密切相关,每当有人类活动引起土壤侵蚀或矿产开采时,都会释放这些重金属进入地下或表面的土壤,并最终渗透进地下径流,最终进入河流并随之分布至各个方向。而这种污染不仅破坏了原有的栖息地,也对人类健康构成了长期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