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热播的美剧《西部世界》第三季如期播出,凭借其宏大的制作和高科技乐园题材获得了不错的收视成绩与口碑,并在豆瓣评分达到9.2。这部剧以AI、AR/VR、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背景,将未来科技的应用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一款名为“多洛莉丝”的服务机器人,以其超高仿真外形、会流血受伤以及拥有自身情感而受到关注。
现实中的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开发具有灵活性、柔韧性和感知能力的新型机器人。国内外高校和少数企业正在积极探索,试图研发出柔性化仿生机器人。这些新型机器人的设计往往受动物特征启发,如昆虫、蛇、狗等。
最近,华盛顿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Johannes James团队成功研发了一款名为“RoboFly”的微型机器人,它体重只有74毫克,可以进行灵活飞行并在水面上移动,这种机器人有助于检测气体泄漏或执行搜索救援任务。
此外,还有一款名为“Xenobots”的生物机械融合式机器人,由美国佛蒙特大学和塔夫茨大学研究团队共同开发,它们可以自行移动,在水中连续运动数天甚至数周,并且具有自我愈合和重构能力。此类生物机械融合式新型机器人的独特优势可能将使它们用于医药递送或勘探放射性污染源等领域。
除了这些,更有研究人员将植物生长特性的概念融入到软体类新型机器人的设计中,使得它们能够像植物一样生长扩展,从而解决传统硬件难以进入狭窄空间的问题。
为了提供更广泛的人工智能技术了解,我们整理了15款代表性的新型机器人,其中包括4款被提及的示例。此表格显示医疗行业是最具代表性的领域,有5款专门用于医疗治疗,而物流仓储制造业应急救援各占第二位,每个行业各有2款。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对疾病治疗康复需求日益增长,新的医疗用途、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商业化带来了巨大潜力。在全球范围内,手术用robot市场从1999年的32亿美元激增至2018年的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预计2021年可达200亿美元左右,但其他行业如物流仓储制造业应急救援由于成本维护问题以及用户认知度接受度较低,其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副院长贺威认为尽管目前关于定义模糊,但他看好未来仿生学与智能结合的趋势。而因时CEO蔡颖鹏强调关键在于"新",即采用新的材料、新设计方案,以及完成传统无法做到的任务。他还指出驱动单元及其相关创新对于提升性能至关重要,同时AI也成为了软体类新型机器人的核心智慧系统之一,为他们提供决策支持,使之更加聪明灵活。在未来的发展里,这些创新的组合将帮助人类实现搬运接待帮忙服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