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力:探索天文学的奥秘
2005年5月25日 07:40 重庆时报
学校:重庆市第八中学
年级:2005级理科实验班
选择理由
从初一直接跳到了高中一年级,从一开始的年级第600名上升到了第60名。 惊人的变化来自于学习的“秘诀”:实践——用数学原理解释天文学的奥秘; 兴趣——用书法将几何图形转化为图画和解释; 提出问题——举手提问,这是学习方法最有力的武器。
成长经历
记者多次要求曾黎采访他,均遭到拒绝。 曾黎不想通过媒体报道增添太多光环,增加不必要的压力,所以我们只能采访他的祖父。 据了解,爷爷是曾黎的启蒙老师,是让他受益一生的人。
曾黎的爷爷告诉记者,曾黎在宁静祥和的校园里度过了幸福快乐的童年。 夏季云层密布的夜空,成了学习天文知识的最佳教案。 他经常指着天上的星星告诉曾黎:“天上的星星虽然看起来很乱,但都是有规律的。马头形的就是猎户座,像镰刀连在一起的就是狮子座。”星座...”
年轻时的曾黎就被这片神奇的天空所吸引。 回家后,在爷爷的帮助下,他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有关星座的外文书籍。 然后,祖父让曾黎看天文学史的英文原著,他从中介绍了伽利略和牛顿,进而引申到他们总结的定理。 知识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 2002年11月,年仅14岁的曾力代表中国参加“第七届国际中学生天文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二等奖和最佳观察奖。 这是中国选手在本次比赛中获得的唯一奖项。
曾黎的爷爷说,他从来没有一步步传授曾黎知识,只是把他介绍进门。 为此,曾力养成了很强的自学能力。 当他跳级的时候,很多老师都准备给他补课,却惊讶地发现他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几年的自学。 爷爷告诉记者,他想让曾黎明白,学习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 只要曾黎能有所成就,他就愿意成为他前进的基石。
学习经验
1、关注前沿,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我 9 岁时在 Macmillancollegepub 学习了 EJ Tarbuck“地球科学”第 7 章,1994 年。 并使用附录中的星图进行天文观测。 我从1999年开始订阅《天文爱好者》、《科学》等杂志,经常观看《探索》等节目。 如今,我经常在网上查找国内外文献、星图、下载资料,使自己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2、注重实验和计算,有一定的探索精神。 我家里有一台显微镜和两台望远镜,所以我经常自己做实验。
我也喜欢计算。 比如,小学学完积分后,我把圆柱、圆锥、圆锥体、球体等的面积和体积公式全部计算出来,并与手册进行对比。 在解决天文问题时,有些公式必须自己补充和证明。 有些公式书上没有找到,可以自己推导。
3. 需要系统的学习。 学习是一个系统,很多事情都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学习的时候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或者学习理论。
日程
8:00 起床
8:30~9:00 收听英语广播节目(特别是中间的新闻和科技节目)
9:30~11:00 外语练习主要是做托福练习和阅读英文原著
11:00~12:00 阅读科技书籍
12:00~12:30 午餐
12:30~13:30 看电视(如《百家讲经》等历史题材栏目)
13:30~14:30 午休
14:30~15:30 自学数学
15:30~16:30 自学物理
16:30~18:00 游泳
18:00~18:30 晚餐
18:30~20:00 看电视(新闻、科教之光等)
20:00~22:30 阅读人文地理书籍(如国家地理杂志、世界经典等)
22:30~23:00 听音乐(以古典为主)
23:00 休息